经颅磁刺激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TMS):是利用置于颅骨外的磁场对脑组织施加刺激,它是一种简单而廉价的方法,能够选择性地影响相应脑区。相应的研究发现经颅磁刺激时,高频(>1Hz)主要起到兴奋的作用,低频(≤1Hz)则是抑制的作用。
早在1985年,一位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学者AnthonyBarker发明了经颅磁刺激,之后,这一技术迅速地应用到神经科学的研究和临床中,为认知功能、神经网络、神经疾病的诊治等研究提供了方便而有力的工具,特别是近10余年来在抑郁症、脑卒中等神经疾病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逐渐成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重要技术。
经颅磁治疗仪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
TMS发明至今已有20余年,现在已经成为研究神经科学的重要工具,其中重复TMS具有类似长时程增强及长时程抑制的调节神经元兴奋性的作用,在治疗神经精神疾病上的尝试已经取得很多成果,例如重复TMS改善抑郁症状及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已得到肯定;此外单脉冲TMS治疗偏头痛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TMS在治疗帕金森病、癫痫等疾病方面研究结果不尽一致,而在治疗神经痛、耳鸣等疾病时虽然研究结果一致,但研究样本量不足,这些都需要积累更多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
TMS作为相对无痛、无创的电生理技术,在研究癫痫病理生理机制和抗癫痫药物引起的大脑皮质网络兴奋性改变方面具有一定价值;联合其他检查技术,如脑磁图、功能磁共振技术等,TMS可用于癫痫术前语言区和致痫灶的辅助定位。近年来随着神经导航系统的应用,TMS的空间分辨率明显提高,解决了TMS的定位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便利。
上一篇:经颅磁刺激问题详解
下一篇:择思达斯经颅磁治疗仪